高校教师,转岗去行政
专业停招、高校教师撤销后,转岗政教师会被转岗到后勤、去行惠州市某某文化传媒售后客服中心行政?
一场史无前例的高校教师专业结构调整正在进行。根据教育部等五部门2023年印发的转岗政《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到2025年将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去行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高校教师新产业、转岗政新业态、去行新模式的高校教师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岗政学科专业。
专业优化裁撤是去行大势所趋,但对在高校从事专业教学的高校教师老师来说,专业停招、转岗政撤销后又该去哪儿?从社交媒体上不同老师的去行自述中,他们有的转去其他相近专业,有的离开专业岗位转而从事公共课教学,有的转岗到行政、后勤部门,有的选择离职去其他学校。
摆在他们面前的路不多,也并不好选。
哪些专业教师,面临转岗?
2024年度,全国高校新增专业点1839个,惠州市某某文化传媒售后客服中心停招专业点2220个,撤销专业点1428个。据统计,近五年全国高校撤销专业点共5345个,撤销布点数量较多的专业中,不乏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广告学、英语等大众认知度较高的专业,工学、管理学等专业布点较多的门类都是撤销的“重灾区”。
专业裁撤多与招生、就业不理想相关。进一步细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新技术、新产业飞速发展的当下,传统专业未能及时迭代更新,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比如近五年撤销布点最多的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早在80、90年代就有学校开设,本意是培养既能运用信息技术,又有管理潜质的复合型人才,但近年来,由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专业出现定位模糊,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等诸多问题,社会认可度不高,一些高校转而开设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新专业。
再如近五年被撤销138个布点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常被诟病为“大而全”,特色不明,培养出的学生缺乏独特专业技能和竞争力,就业率持续低迷。教育部2014年公布“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时,该专业就曾上榜。社会层面对于该专业的岗位需求也越来越少,2019年比2018年下降了31%,2020年比2019年又下降了37%。
除此之外,教学质量不高、转专业比例较高、人才培养方案同质化严重的专业都会面临停招甚至撤销。而在专业结构调整的大潮中,最先受到冲击的往往是学生和老师。
专业消失后,转岗还是下岗?
“在高校干了15年专任教师,专业被砍了,院长问我愿不愿意去院里做行政,负责毕业论文和学生实习。”
“自己教的专业被砍了,专业老师成了接其他系或学院难课的‘游击队’,否则课时不够。”
“本专业没课上,只能上公开课,创新创业、职业生涯规划……都上过。”
“专业撤销后留下两个老师,一个老师去干行政,一个老师改教现当代文学。”
面临专业裁撤,老师们都有哪些选择?今年6月,湖南某高校的学院发布一则《关于对停招专业教师转岗意愿摸底的通知》,通知提到,各教学院教师可转岗的岗位有五类:一是本学院相近专业教学岗位。二是各教学院和教辅单位的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含院务和教务工作);三是学校机关的管理岗位;四是各学院辅导员岗位;五是创新创业学院专任教师。
这5类岗位基本覆盖了专业教师转岗的多数选择。对于仍希望从事专业教学工作的老师来说,转岗至相近专业或许是比较理想的情况。在社媒平台上,有老师分享自己的转岗经历,比如从广告学专业转至设计专业,从建筑设计专业转至园艺专业。不过,这种方案只适用于学校中的那些“非边缘”“非孤岛”专业,有老师就表示不担心专业裁撤,因为“即使学校把专业撤了,还有5个相关专业可以跳。”
某高校撤销公共艺术系建制,提出公共艺术专业教师根据自身专业优势,在2022年春季学期末可自愿申请转入学院其他专业系。但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待转入系能为转入教师提供2门专业课;二是转入教师须提供相关材料证明本人专业特长能够支撑转入系的专业特色方向。
不过,真的有足够多的专业课支持教师转岗吗?即使有,如果专业方向不匹配呢?这也是一些“小众”“孤岛”专业老师所面临的情况,比如小语种专业。在无法转专业教学岗的情况下,为达到课时要求,不少老师转教公共课,一边教一边等待新专业的申请,“申请不下来就继续教公共课,教啥不是教啊。”部分老师也会转向行政岗、教辅岗等岗位,就此告别教学岗。
但如果没能成功转岗会怎样?某师范大学教职工转岗分流实施办法规定,待岗人员第一年发放基本工资,第二、三年依次发放80%、50%基本工资作为生活费……待岗时间超过半年者,不能参加工资晋级。除了待岗,也有老师最终选择离职,去往其他学校、深造或企事业单位。据中国新闻周刊的一则报道,江苏一所公办高校的29岁英语系教师,被通知专业停招后决定申请读博。据该老师介绍,系里还有2位老师在国外读博,40岁以上的老教师们基本坐等退休。
面临分流的教师,被迫转型还是主动调整?
面对专业裁撤的冲击,有人苦苦寻找出口,也有人迅速调整适应。
在不同老师的自述中,“被迫转型”是一个常被提及的关键词。近几年的专业越来“新”,越来越“交叉”,衍生出不少“智能+”“AI+”“英语+”“双碳+”“绿色+”“健康+”专业。这些“+”为不少传统学科、专业吹来“第二春”的同时,也为传统专业教师带去挑战——专业结构优化后的新方向多为交叉学科,要求教师快速补充跨领域知识。否则对学生而言,只是“老专业换皮重生”“新瓶装旧酒”。
“被迫转型非本专业教学,教的还是专业核心课,属于交叉学科,完全脱离本专业,领导要求我能扛起来,压力巨大。”
“我们要办新专业了,让我这个纯研究古代文学的人去学习AI。”
“十多年老教师了,带过的课十门以上,撤销了就转型带相似课,行业千变万化,高校也要以市场为导向,只能自己变。”
教师转岗,要跨越的不止是从传统到新兴学科的鸿沟。填补“断代”的知识体系之外,还要在原有研究资源、积累可能完全断裂失效的情况下重建科研方向,重新规划教学内容,有“归零”重来的勇气,重新培育职业认同感。这并不容易。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亮教授认为:“一方面,高校需引导教师在就近学科,开展新专业的教学和研究,提供访问学者等学习机会,给转型中的教师留出‘缓冲地带’,提供心理辅导、情感疏通帮助应对变化;另一方面要建立更全面的教师评价体系,拓宽教学、教学科研、科研等赛道,使分流的教师有更多职业发展通道和机会。”
一方面,来自学校的保障必不可少,不少高校在推出转岗分流方案的同时也都会提及岗位培训。比如,中国矿业大学和福州大学都对暂时无法分流的教师提供1年的学术转型期,并安排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以适应新岗位的要求。
另一方面,来自学校的保障只是基础的,到底能不能成功转岗,教师个人的调整提升更为关键。在今年7月《解放日报》的一则报道中,上海海洋大学物流工程专业因学科布局调优暂停招生,原本在智慧物流、供应链优化领域有不少研究积累的梁贺君老师在被迫转型中主动调整,在大数据分析的专业背景下,很快弥补了机械、电气、AI等领域的知识短板,并前往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挂职,接触到远洋渔业智能装备、远洋渔业数字化等前沿应用,最终在机器人工程专业“再上岗”。
职业院校的专业更新速度较快,教师需要“在快速调整中不断适应”。某高职院校教师,本科和研究生都学的铁路工程,入职学校后,被安排去教公路,新专业开设后,他又成了城轨交通工程专业的带头人,之后又陆续扩展至城轨运营等专业。几年间,他的专业方向不断调整,在他看来:“即使跨度很大的新专业,只要沉下心学,也总能找到共通点。”
“没想到比非升即走先一步到来的是专业停招。”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对教师的挑战,是“稳定的职业生态”被打破后,教师知识、能力、资源与心理的多重适配压力,不仅教师需要完成“技能补课”,突破“路径依赖”,也要求高校通过培训支持、资源倾斜、评价机制调整等,为教师转型提供缓冲空间。
(责任编辑:焦点)
-
当地时间8月14日,苏丹主权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布尔汉表示,苏丹武装部队不会与苏丹快速支援部队进行和解。 布尔汉当天在苏丹武装部队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发表讲话称,苏丹武装部队将不惜一切代价击败 ...[详细]
-
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 近日,重庆立体交通又出“神图”——一条公路上方有5座铁路跨线桥,桥上不同型号的5列火车同框出现。有网友感叹“五车同框太难得了”“这张图是半个世纪的重叠”,不过也有很多人觉得概 ...[详细]
-
来源:北京时间 7月28日,本市升级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大部分地区迎来一次强降雨过程。市委书记尹力到通州区、顺义区检查防汛工作。他强调,当前,本市防汛工作正处于关键阶段。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始终 ...[详细]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网易汽车7月28日报道在如今的全球科技产业版图中,英伟达无疑是一颗十分耀眼的明星。英伟达凭借其在AI领域深厚的积累和卓越技术,市值一路飙升,成功登顶4 ...[详细]
-
据乌克兰媒体援引乌克兰总统新闻秘书谢尔盖·尼基福罗夫的消息报道称,当地时间8月18日下午,北京时间今天8月19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欧洲多国及欧盟、北约领导人在白宫的正式会 ...[详细]
-
今天,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 在回答有关中美在瑞典举行经贸会谈的问题时,郭嘉昆表示,中美在瑞典举行的经贸会谈还在进行中,你可以保持关注。 总台央视记者 赵晶) 相关报道: 外交 ...[详细]
-
据泰国军方7月28日消息,泰柬边境冲突已进入第5天,柬埔寨方面自27日23时起持续发动攻击,接连在午夜、凌晨1时、凌晨3时直至天亮后均未停火,泰方士兵始终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柬埔寨方面对此暂无回 ...[详细]
-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致癌物就在身边!你的防癌措施够全面吗?整理 | Key引言:当“月经自由”成为女性消费升级的关键词,卫生巾这一日常必需品却因一则检测报告陷入舆论漩涡。近期,网红品牌“棉密码” ...[详细]
-
394捡漏上本科,毕业傻眼:别让四年青春,只换张找不到工作简历
394分或许算不上一个亮眼的成绩,这个分数却如同一张通往本科院校的珍贵门票。那年,云南理科本科线定格在394分,而我,就像抓住了命运的稻草一般,踩着这条分数线冲进了湛江科技学院,满心以为自己捡到了大便 ...[详细]
-
很多国内家庭的学生之所以选择留学其实是想脱离舒适区,在学术之外的地方锻炼下自己。但想法是好的,现实总是不如意有十之八九。就像最终选一个学校入读,不少学生最终都会流向那些反向留学严重的大学。在这里,你会 ...[详细]